天天新闻
天天在线汽车
天天在线文旅
天天财经116
天天在线App
公众号
APP
Blog
登录/注册
推荐
|
新闻
|
财经
|
汽车
|
消费
|
房产
|
康养
|
文旅
|
北京
|
影视
|
24H
|
专题
|
直播
全部
新闻
财经
汽车
消费
房产
康养
文旅
北京
影视
24H
直播
曝光台
蜡染、鲜花、咖啡,习近平点赞
“土特产”
3月19日,在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时,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花卉产业提出如此期许。
总书记点赞的
“土特产”
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而深刻地指出,各地推动产业振兴,要把“土特产”这3个字琢磨透。
总书记关心的
“土特产”
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习近平总书记赴各地考察时,曾多次走进山野田间,关心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,为特色产业发展谋思路,为农民致富找门路,为乡村振兴拓新路。
“土特产”
变成“香饽饽”:让一方乡土孕育特色品牌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。如何让“土特产”变成“香饽饽”点土成金,让一方乡土“香飘四方”,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。
改革为人民丨
“土特产”
鼓起乡亲们的“钱袋子”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着力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在地方考察时,他多次来到大棚里、田埂上、果树间、农舍前,为特色产业谋思路、为农民致富找门路。
为何有的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?走出
“土特产”
发展误区
炎炎夏日,瓜果飘香,又到了很多地方土特产集中上市的季节。走进田间地头,总能看到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。喜则无需多言,源自丰收;愁者,多半是因为卖难。
【新思想引领新征程】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,要着力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“一只鸡”背后的
“土特产”
文章
2023年长汀县河田鸡全产业链产值已达33亿元,加工产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,带动8.9万余人就业。
四川三台县:
“土特产”
麦冬长成乡村振兴“金疙瘩”
三台县是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区之一,常年种植麦冬面积超6万亩,三台土特产“涪城麦冬”还被评为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”。
“土特产”
带来好日子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,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,强化农民增收举措。
要把
“土特产”
这3个字琢磨透
总书记关心的
“土特产”
|小木耳长成大产业
产业扶贫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办法。柞水县摒弃需要砍伐树木的传统椴木种植方式,发展温室大棚,规模化种植木耳,将木耳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。
总书记关心的
“土特产”
|“一朵花”的跨界之旅
牡丹寓意富贵吉祥,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。
总书记关心的
“土特产”
|科技入“窠”茶香溢
茶科技涉及全产业链,不仅涉及种植,还涉及精深加工和流通环节等。越来越多“茶科技”成为激活武夷万重茶山的“新密码”。
新华全媒+丨中国
“土特产”
在消博会展现乡村振兴“新风采”
宁夏手工羊毛地毯、云南松茸制品、福建武夷岩茶、山东德州扒鸡……消博会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国内展区,荟萃了各地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的特色产品,集中展现了乡村振兴新风采。
做好
“土特产”
这篇大文章
近年来,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,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.7万亿元,很多地方的“土特产”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。
盘活
“土特产”
蹚出振兴路——四川荣县乡村振兴实践观察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在荣县度佳镇和乐德镇,数万亩柑橘迎来了丰产期,黄澄澄的柑橘挂满了枝头,曾经的荒地变成了“花果山”。
高质量发展·蹲点日记丨
“土特产”
里的新“丰”景
转型升级、做强品牌……在天津的田间地头、车间厂区,我们看到了一幅“土特产”绘就的乡村产业振兴新“丰”景。
我国将从四方面下功夫做好
“土特产”
文章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唐仁健表示,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,重点从:彰显特色、产业融合、优化布局、联农带农四个方面下功夫。
做好
“土特产”
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,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,做好‘土特产’文章”。
1
2
3
4
5
6
7
8
9
10